顯示具有 抗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抗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木更津航空隊沒有參與八一四空戰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八一四空戰對中華民國空軍而言具有無上崇高的意義,因為它是抗戰以來第一場空戰勝利。在許多的官方及個人文章中多所描述,但是有一個錯誤即便是空戰發生已超過七十年還是偶而會出現,那就是八一四空戰當天我空軍第四大隊擊敗了來犯的日本鹿屋及木更津航空隊,但真相是木更津航空隊八一四當天根本沒有起飛參戰!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中日關係緊張,7月11日日本海軍將鹿屋及木更津兩個航空隊聯合起來成立第一連合航空隊(簡稱一連空)應變。之後鹿屋航空隊將所屬的九六陸攻前進佈署到台灣台北的松山機場,木更津航空隊則是將其九六陸攻前進佈署到九州大村基地。

8月14日上海一帶受到颱風影響,天候不佳,位於九州大村的木更津航空隊沒有出動,台灣的鹿屋航空隊則是在諮詢氣象專家之後在下午出動,結果兩架九六陸攻在中國大陸上空被擊落,一架油箱被擊穿,迫降在基隆和平島外海,人員獲救,一架迫降松山機場,重損報廢。所以傳統上常見的六比零大捷也是錯誤的,國防部史編室曾經為此開過座談會,我及舍弟還受邀參加。

8月15日陸屋航空隊出擊南昌,全數安全返回松山。木更津航空隊則是首次出擊,目標是南京,林田如虎少佐率領20架九六陸攻從大村基地起飛,結果遭遇中國空軍攔截,4架遭到擊落,9架受傷,林田少佐考慮油量不足,決定回程降落濟州島。

結論: 木更津航空隊沒有參與八一四空戰,以後要寫莒光日作文的朋友請注意了。









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1939年2月20日蘭州空戰

 


アサヒグラフ1939315日号
1939220日 田村特派員攝影





2月20日當天日軍30架轟炸機從山西運城起飛,分批轟炸蘭州。

第一梯隊和第三梯隊各是9Fiat B.R.20轟炸機,都被中國空軍第3大隊攔截,損失了幾架。

照片中這些九七重爆應該是第二梯隊田中機隊12架飛機中的幾架,他們剛剛進入蘭州空域,便遭到蘇聯空軍志願隊14架戰鬥機的圍攻。日軍機群慌忙將14450公斤級的炸彈投下後就往回逃,目前沒有查到損失的記錄,田村特派員得以平安地將照片帶回發表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對於日本研究者有關1938年8月18日日軍空襲衡陽機場考證的補充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search. It is very valuable because the RoCAF record says one Japanese bomber was shot down and another was damaged by the two Hawk 75s which were Commander Tang’s wingmen. Now we know that actually the bombers were only wounded. None was shot down.

I think the French fighter means Hawk 75 because the type was also used in France. The Hawk stated in the memoir should mean Hawk III which had fought with IJA and IJN aircraf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The Dewoitine 510C at that time were still stationed at Kunming and flown by foreign volunteers. They did not encounter Japanese aircrafts until Sept. 1938 in Kunming.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飛官何信抗戰事蹟的查證

 NOWnews 2009年1029日有一則新聞,標題是「1938血與淚/飛官何信中6彈 撞日機殉國」http://www.nownews.com/2009/10/29/91-2525929.htm (已失效)

文中提到何信是第八大隊副隊長,在台兒莊戰役時與日軍戰機空戰時陣亡。對國軍空軍歷史有點概念的人都曉得第八大隊是轟炸機大隊,這新聞一定有錯。經過考證發現,他是第八中隊副隊長,駕駛的是I-15戰鬥機(請見飛行戰彩)1938324日他與莫休分隊長皆在飛機被擊傷後跳傘,兩人在空中被日軍飛機攻擊陣亡,並非新聞說的與敵機相撞。射擊跳傘的敵軍飛行員實在是很野蠻的行為,日軍也在中國創下過世界首次擊落民航機的紀錄,他們開化的程度與科技進步的程度真是相去甚遠。

 

附帶一提,原來第八中隊使用的是飛雅特CR.32,抗戰才開打沒多久,全隊的飛機就消耗殆盡。這時廣西空軍的部隊歸併中央,接續第七及第八兩個中隊的番號,人員前往北方接受俄製飛機訓練。韋鼎峙教官有次跟我提到,他們到了北方不久,隊員紛紛覺得頭疼,後來發現原來是吃慣米飯的廣西隊員每天啃饅頭,上下顎用力過多而連帶引起頭疼,可說是廣西空軍的一段插曲。

 

由於廣西空軍抗戰前有一段期間是由日本教官訓練,所以何信還前往日本明野飛行學校受訓,空軍忠烈錄說他曾創下空靶射擊百分之九十八的命中率,打破日本本身百分之九十的紀錄,看來他應當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射手,不幸英年早逝,沒能在抗戰中好好發揮。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有誰知道王曦是屬於哪一個部隊?

我以前的同事說他已過世的外公是航校四期的王曦,他想要知道外公隸屬於哪一個部隊,他只知道外公轟炸過黃河鐵橋。我查過中國飛虎一書,他的名字不在一大隊的名單中。如有讀者知道,煩請賜告,謝謝!

2016.3.3.補記: 同事的照片中,有他外公在中航公司飛福特三發機上海號的照片,一查飛行戰彩一書,一中隊在1937年8月開戰之初,部分飛行員使用中國及歐亞兩家航空公司的飛機擔任運輸工作,Bingo! 所以確定他外公應該開戰時就是一大隊一中隊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1945年1月3日美海軍Task Force 38攻擊台灣

 

這是在華府的國立航空及太空博物館中展示的圖片,我猜想他們決定在距離台灣多遠之處起飛攻擊機群應該有詳細的考量,這當中要考慮很多變數。

葉炳其教官照片

 

葉炳其教官後人Lester Lee傳給我這張照片,他希望多知道他外祖父的事蹟。我初步查出他是廣東航校六期甲班,後來併入中央空軍,曾參與蘭州空戰。希望有更多資訊的讀者能夠提訊息。左上是 D. 510,中央上方是十八中隊的Hawk 75M,右上是Hawk III。

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1940.7.24. 成都空戰真相

 

日本記者在轟炸機上拍到對頭攻擊的國軍I-15    

網路上有幾篇文章說,1940年7月24日32架日軍九七式重型轟炸機攻擊成都,當時只有一架I-15雙翼戰鬥機孤伶伶地升空奮戰,駕駛這架戰鬥機的飛行員有一個版本說是李向陽,他說了一句盪氣迴腸的話: 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這句話看了真讓人熱淚盈眶,但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空軍抗日戰史中有很詳盡的記載,7月24日駐成都第3大隊從太平寺機場起飛4架I-16,3架I-15,1架地瓦丁機(D.510)及1架格機(Gladiator),軍士學校起飛3架I-15及1架Hawk,大多數都有向這批轟炸機開火,而且大都是對頭向轟炸機攻擊,最後合力擊落1架九七式重型轟炸機,墜落在成都市東南20公里的盤龍驛。日本記者在飛機上拍攝到的I-15不是第3大隊,就是士校的飛機,新聞片的連結如下:

http://cgi2.nhk.or.jp/shogenarchives/jpnews/movie.cgi?das_id=D0001300393_00000&seg_number=003  可惜連結已經失效

當天國軍參戰的飛行員為:

第3大隊

I-16:

鄒賡續 (第8中隊長)、翁心翰(僚機)、高慶辰(第2分隊長)、張暠(僚機)

I-15:

莫大彥(領隊)、伍相傑、陽永光

D. 510:

石大陸

Gladiator:

何覺民

軍士學校

I-15 及 Hawk:

賴遜岩(領隊,日後擔任過民航局長)、陳玉燊、陳桂林、余騰甲

高慶辰後來以少將退役,在國語日報翻譯了不少文章,其中冰天雪地找飛機還出了書,是我童年最喜愛的課外讀物之一。我們航空史研究會1997年7月7日曾經邀請他來跟我們演講,我特地去國語日報買了冰天雪地找飛機這本書請他簽名。他的自傳名稱為空戰非英雄,2000年由麥田出版。高將軍數年前已仙逝,特以此文懷念他。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中國空軍飛機老照片

 透過聯合報高凌雲主任的臉書,看到這批中國空軍早年的飛機照片,得知是空軍王偉龍教官的尊翁王裕良所有,取得同意後在航空史研究會月會報告,也順便放在部落格,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17隊的Boeing 281   係由廣東空軍購入,後併入中央


Fiat Br. 3  轟炸機









Cierva C.30A   自轉旋翼機


AVG Hawk 81-A-2


AVG Hawk 81-A-2


Fw 44  11隊聯絡機

筆者所知國軍再來出現1111的機號就是勇鷹教練機了。


Northrop Gamma 2E


He 111A-0  19隊    係由廣東空軍購入,後併入中央


Ju 52  應該是原來的D-ABAN  










可能是Hawk III


P-51 


S-43 










V-92C  16隊  1604號機









V-92C  6隊  606號機










可能為B-25  









復興教練機  緬甸號


南京大校場總站

南京大校場總站司令台 

SB快速轟炸機

 

我有一次幫一個單位審空軍歷史的稿,其中出現一個飛機叫C13,我想說從來沒有看過空軍使用過叫C13的飛機,後來根據日期去查抗日戰史,答案揭曉,原來是CB,讓我想起大陸年輕人說的「你不要裝13」,哈哈。那這個CB又是什麼呢?原來是俄文Скоростно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的縮寫,意思是快速轟炸機。CB轉寫成英文時就變成SB,所以空軍後來的記載就變成SB。我有時想想我知道這些東西幹嘛?既不能賺大錢,也不能吸引正妹,就只是一種考證的癖好罷了。

至於常見的SB-2又是甚麼呢? 這其實是個誤會,因為SB的第一種量產型叫做SB 2M-100,意思是SB搭載兩具M-100發動機,外界不明就裡,就將其簡稱為SB-2,至於後來換裝M-103發動機的SB 2M-103,由於發動機前段變得尖尖的,跟SB-2不一樣,也就被稱為SB-3。上面這張照片就是一架國軍SB 2M-103。

C-47大西洋號的身分

 我們從衣復恩將軍的回憶錄中得知,衣將軍1942年在美國受訓完成後,親自率領美國機組,將一架C-47越過大西洋,經過非洲及亞洲,飛回抗戰時期的大後方,為了紀念這段經歷,所以特別將飛機命名為大西洋號。今天翻閱我的筆友Lennart Andersson的巨作<<A History of Chinese Aviation>>,看到美國在1942年末開始以租借法案的名義軍援中國C-47的清單,但其中大部分都撥給中美合資的中國航空公司,第一架撥給我國空軍的是1942年12月20日撥交的C-47 41-38655,廠號6038,應該就是大西洋號,所以今天終於知道大西洋號的確切身分。衣將軍在回憶錄中指出,很遺憾此機下落不明,據此推斷,此機可能並未隨空軍撤來台灣。

奮戰的國軍I-15戰鬥機

 




1940731日公開的日本News第八號紀錄724日日軍97式轟炸機轟炸成都的鏡頭:

http://cgi2.nhk.or.jp/shogenarchives/jpnews/movie.cgi?das_id=D0001300393_00000&seg_number=003  (已失效)

 

其中有兩個驚鴻一瞥的鏡頭,顯示國軍I-15戰鬥機從97式前方迴轉,特別擷取下來,可以見到機翼下方的青天白日徽。

 

當時太平洋戰爭尚未爆發,美援尚未進來,國軍空軍的狀況可謂是整個抗戰中最慘的時期,這時空軍健兒仍然奮不顧身升空禦敵,這種精神真是令人感佩!

有關Fw 44與CW16E的差別

Gary兄在本部落格<<中國空軍飛機老照片>>中留言,指出1111號機不是Fw 44,而是CW-16E,本人回應如下: 1111是不是Fw 44是有討論的空間,但是從一些明顯的特徵來看,不太可能是CW-16E。首先1111的下機翼 後緣 外側有副翼,但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