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專家Chris Pocock有次跟我說,早期U-2的顏色其實是藍色,我聽了有點驚訝,因為印象中應該是黑色才對。這次到了北京,在航博館的洞庫內看到國軍U-2的殘骸,才發現還真的是藍色,我那架1/72的U
U-2專家Chris Pocock有次跟我說,早期U-2的顏色其實是藍色,我聽了有點驚訝,因為印象中應該是黑色才對。這次到了北京,在航博館的洞庫內看到國軍U-2的殘骸,才發現還真的是藍色,我那架1/72的U
航博館各有一架Tu-16(圖十六)與轟六,兩個大傢伙擺在一起很是壯觀。我猛一看兩者還不太好區別
後來發現Tu-16的翼稍加裝薄薄的一片
Tu-16的前段機身
轟六的前段機身
轟六的正面
Chris Pocock, 2009
黃植誠欠了賭債,無路可走,只好飛到大陸,大陸意外撿到個寶(我指的是飛機),當然會好好加以研究,不過現在F-5老了,也不需要保密了,所以就在今年被送到航空博物館公開展示。後段座艙罩當初被彈射掉了,老共配的這個新座艙罩還不錯,看來跟真的一樣。
Chris Pocock, 2009
謝謝小鄧提醒我航博館這架F-5A的事,如果它不是山寨機,也不是黑心商品,機尾標示的號碼與實物本體相符的話,事情就有意思了。67-21160原來是國軍的1254號機,後來被美軍調去援助越南,最後竟然跑到老共手裡,所以造化不但弄人,連飛機也弄啊!
有人說日本陸軍航空隊是解放軍空軍的大哥,因為東北老航校用的大都是日本陸軍飛機,而且有些教官根本就是日本人。我想可能就是有這種文化根源,所以後來共軍自製飛機的型號中竟然會出現「改」這個非常東洋風的字眼,讓我想到F-4EJ改。
言歸正傳,我一直想把殲-6到底有幾種改型研究一下,首先推出的就是殲-6III改,從字面上看,這是殲-6第三種改型的再改。老共型號的有趣之處在於次型有兩種併行的系統,一種是常見的甲乙丙,這個非常有中國特色,很好。另外一個則是羅馬字的I、II、III,感覺上好像是實驗性比較強的小批改型就採用這個系統。
識別特徵:只要看到翼端可以攜帶飛彈就是它了。
殲六III改的說明牌
殲-6II是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從殲-6發展而成的攔截型機種,減輕重量,要抗擊美軍高空無人靶機。
Gary兄在本部落格<<中國空軍飛機老照片>>中留言,指出1111號機不是Fw 44,而是CW-16E,本人回應如下: 1111是不是Fw 44是有討論的空間,但是從一些明顯的特徵來看,不太可能是CW-16E。首先1111的下機翼 後緣 外側有副翼,但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