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印象中的台北防砲陣地

先父是從空軍防砲司令部退伍,所以我對防砲的事務比較會注意。在此列出幾個印象中的台北市防砲陣地。記得在松山機場的北側有幾個砲塔,很早都拆掉了。防砲的砲塔大體呈圓柱形,大概有三層樓高,塔頂有矮圍牆,砲塔旁邊有個斜坡連接地面和塔頂,我想應該是用來移動高砲的。在文林路要上士林橋的南岸左側有一個砲塔存在很久,後來好像改成其他用途。


   







網友TURBO提供的砲塔照片,位於士林。

台北市除了砲塔之外,也有高砲陣地直接設置在較高的樓頂,例如松山國小的樓頂上就有一個40砲陣地,我老弟就讀松山國小時,還跑到樓頂上去看。另外好像在老松國小的樓頂也有一個類似的陣地。

當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築是希爾頓飯店,位在火車站前,現在已改名為凱撒飯店。據說在頂樓也有一個陣地,還聽說飯店不希望這些阿兵哥進出嚇到客人,所以還每人贈送一套西裝。由於這個地點很好,所以據說在這裡服役的很多是星星王子(大官的小孩)

由於父親職務的關係,我們家還享受一點小小的福利。在民國60年前後,當我們小孩吵著要出去玩,父親就帶著我們坐公車到圓山山腳下的一個小營區,大約是在現在玉門街和敦煌街會合處,透過衛兵找到裡面的熟人後,我們就可以從營區一條通往圓山的石階進到動物園,由於動物園和兒童樂園相連,所以兩者的門票都省了。當年的清寒日子真不是現在年輕一代可以想像。

記得石階一上來是展示熊的地方,再過去一點是犀牛,犀牛的對面有個山洞入口,門口還有衛兵站崗,讓我對這個動物園裡的神秘軍事單位感到好奇。一直到最近透過空軍防空學校專科班部落格的連結才曉得那是防砲十二團的戰情中心。有一天我看到從洞口走出一個穿空軍軍服的年輕人,翻過圍牆,進到犀牛區。他沿著圍牆走到犀牛旁,一跨就站在犀牛背上,受驚的犀牛開始向前跑,這位大哥就雙手向兩側平伸,表演起馬戲來了。後來他跳下地面,翻上圍牆,又回到洞口。留下我們這些目瞪口呆的遊客,深覺國軍真是人才濟濟。

我當年唯一進去過的防砲陣地是位在台北市區淡水河邊,規模不大,只是將堤防內側用竹籬笆圍了一塊地,當天晚上是要在淡水河放煙火,營區外人山人海,擠得不得了,我們在裡面有椅子坐,還有茶可以喝,算是一點小小的特權。記得我還跑到40砲旁邊去仔細端詳,這門砲應該是我這個軍事迷第一個近距離接觸到的武器。

有一天父親有同事來訪,兩人站在家門口聊天,他們看到天空的凝結尾,父親就問這用40砲打得到嗎?這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補充一下:

淡水河邊陣地的房舍中,在牆上掛有各型匪機的圖片,而且還記得是用手畫的,不是照片。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2008.10.10.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過生日通常是很高興的日子,國家過生日更是高興,因為除了放假一天之外,雷虎小組還會通過台北市上空呢希望空軍高層不要再動廢除雷虎小組這種歪腦筋了!!!

台北上空的復仇者

 

 洪致文兄傳給我這張精采的照片,復仇者(TBF/TBM)不稀奇,飛在台北上空就有意思了。從左方中央斜穿到右下方的是重慶北路,遠處可以看到後車站一帶。我本來以為市區中的空地是被美軍炸燬,後來聽洪兄解釋是日本人執行「疏開」,主動將房屋拆掉,以免大火延燒一大片區域,也就是開闢防火巷的意思。這樣看來,台北市的都市更新,美軍也間接出了一點力。

從照片看來,這批復仇者的飛行高度不高,可以這樣大搖大擺逛大街,顯然日軍不是強弩之末,就是已經投降了。

2012年6月20日補充:

我弟貓大爺考證出來,這塗裝是Carrier Div. 27 所轄6艘護衛航艦中CVE-107 USS Gilbert Islands 上的飛機,這種CVE識別塗裝是1945年6月2日制定的,USS Gilbert Islands 1945年10月14日從沖繩出發,為國軍第七十軍佔領台灣助威,所以這張照片果然是戰後拍的。

有關Fw 44與CW16E的差別

Gary兄在本部落格<<中國空軍飛機老照片>>中留言,指出1111號機不是Fw 44,而是CW-16E,本人回應如下: 1111是不是Fw 44是有討論的空間,但是從一些明顯的特徵來看,不太可能是CW-16E。首先1111的下機翼 後緣 外側有副翼,但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