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防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防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先父與九三康樂隊的考證














我父親在我十歲時就因為醫院誤打盤尼西林過世了,我有印象他曾當過空軍高砲(後來改名為防砲)部隊九三康樂隊的隊長,結果幾年前經過周世文兄的考證,前幾任隊長的名單中沒有他,可是我小時候看到父親的照片上就是寫著九三康樂隊,周兄說當時的九三康樂隊可能只是業餘性質,後來才變成正式編制。

近來我試著Google九三康樂隊,結果發現民國46年11月28日的馬祖日報,裡面提到九三業餘康樂隊於前一天抵達馬祖歸建,Bingo! 果然證實了周兄的推論。對照我父親的軍旅生涯紀錄,民國45111日擔任空軍高射砲兵司令部勤務連上尉指導員(北縣三重),一直到民國476月調補充營第三連(北縣三重)擔任上尉指導員,所以我推論馬祖日報這篇報導的時期,很可能就是我父親在擔任隊長。

我把這個發現跟周兄分享,結果周兄有著更新的考證,原來先父當時是高砲司令部輕音樂隊的隊長,這個隊後來跟高砲第四團的九三業餘康樂隊合併,才成為一個正式的單位。以下是周兄整理的資料:

空軍高射(防空)砲兵司令部奉核定於民國47年7月成立一個正式編制康樂隊,隊名為九三康樂隊。

九三康樂隊的組成有兩個來源:

一、高砲第四團業餘之康樂隊一此康樂隊係於民國45年9月3日成立,故隊名取為九三康樂隊,為民國47年高砲司令部新增設正式編制康樂隊編成之主體。

二、高砲司令部之業餘康樂隊一此康樂隊係以司令部直屬部隊官兵組成,亦為民國45年成立,地點在蘆洲,由司令部本部連(勤務連)上尉指導員兼任隊長,隊長即為先父。

空軍高射砲兵司令部康樂隊正式編成後,以高砲第四團原九三康樂隊之隊名為隊名。空軍九三康樂隊之後依序改稱為九三歌劇隊、九三藝工隊,最後民國74年1月1日裁撤。以下這篇報導的最後一段大略介紹九三康樂隊的歷史。















我之前遇到過新竹第四十一中隊的行政官莫申榮他曾經在防砲部隊待過,他說九三康樂隊的由來是駐防基隆的空軍高砲第四團(他記成第三團)團長溫念君設立康樂隊,以米糠費(九三米換成九零米所產生的米糠換取現金),聘請小姐巡迴各個陣地表演鼓舞士氣,當時有名的台柱是趙歧(外號小辣椒)、陳麗麗(基隆人)

民國47年高砲司令部正式成立九三康樂隊,地點在蘆洲,當時高砲司令為周進鏡。改成正式編制後,上面派任新的隊長,先父就在這年6月調往補充營。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張照片,標題寫著歡送傅隊長,地點是在一個大禮堂之內,先父坐在第一排的藤椅上看表演。

以下這張照片是民國51年11月16日九三康樂隊新舊隊長交接的照片,照片中前排最左邊的小女孩就是鄧麗君,她是在民國50年接受九三康樂隊胡琴手李成清的指導,學習吊嗓及唱黃梅調,在拍這張照片時,9歲的她已經隨著九三康樂隊四處表演了。看來先父跟鄧麗君在九三康樂隊沒有重疊到。以前小時候父親在看電視時,常常說這個台視或中視大樂隊的小喇叭手以前是我們隊上的,我有一次去找鼓霸大樂隊,果然找到一位洪老先生,他說他服役時就是在高砲司令部的樂隊,督導的長官就是擔任勤務連指導員的先父,所以如果先父認識鄧麗君,應該會聽他提起。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印象中的台北防砲陣地

先父是從空軍防砲司令部退伍,所以我對防砲的事務比較會注意。在此列出幾個印象中的台北市防砲陣地。記得在松山機場的北側有幾個砲塔,很早都拆掉了。防砲的砲塔大體呈圓柱形,大概有三層樓高,塔頂有矮圍牆,砲塔旁邊有個斜坡連接地面和塔頂,我想應該是用來移動高砲的。在文林路要上士林橋的南岸左側有一個砲塔存在很久,後來好像改成其他用途。


   







網友TURBO提供的砲塔照片,位於士林。

台北市除了砲塔之外,也有高砲陣地直接設置在較高的樓頂,例如松山國小的樓頂上就有一個40砲陣地,我老弟就讀松山國小時,還跑到樓頂上去看。另外好像在老松國小的樓頂也有一個類似的陣地。

當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築是希爾頓飯店,位在火車站前,現在已改名為凱撒飯店。據說在頂樓也有一個陣地,還聽說飯店不希望這些阿兵哥進出嚇到客人,所以還每人贈送一套西裝。由於這個地點很好,所以據說在這裡服役的很多是星星王子(大官的小孩)

由於父親職務的關係,我們家還享受一點小小的福利。在民國60年前後,當我們小孩吵著要出去玩,父親就帶著我們坐公車到圓山山腳下的一個小營區,大約是在現在玉門街和敦煌街會合處,透過衛兵找到裡面的熟人後,我們就可以從營區一條通往圓山的石階進到動物園,由於動物園和兒童樂園相連,所以兩者的門票都省了。當年的清寒日子真不是現在年輕一代可以想像。

記得石階一上來是展示熊的地方,再過去一點是犀牛,犀牛的對面有個山洞入口,門口還有衛兵站崗,讓我對這個動物園裡的神秘軍事單位感到好奇。一直到最近透過空軍防空學校專科班部落格的連結才曉得那是防砲十二團的戰情中心。有一天我看到從洞口走出一個穿空軍軍服的年輕人,翻過圍牆,進到犀牛區。他沿著圍牆走到犀牛旁,一跨就站在犀牛背上,受驚的犀牛開始向前跑,這位大哥就雙手向兩側平伸,表演起馬戲來了。後來他跳下地面,翻上圍牆,又回到洞口。留下我們這些目瞪口呆的遊客,深覺國軍真是人才濟濟。

我當年唯一進去過的防砲陣地是位在台北市區淡水河邊,規模不大,只是將堤防內側用竹籬笆圍了一塊地,當天晚上是要在淡水河放煙火,營區外人山人海,擠得不得了,我們在裡面有椅子坐,還有茶可以喝,算是一點小小的特權。記得我還跑到40砲旁邊去仔細端詳,這門砲應該是我這個軍事迷第一個近距離接觸到的武器。

有一天父親有同事來訪,兩人站在家門口聊天,他們看到天空的凝結尾,父親就問這用40砲打得到嗎?這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補充一下:

淡水河邊陣地的房舍中,在牆上掛有各型匪機的圖片,而且還記得是用手畫的,不是照片。

40砲與90砲


 







40砲是我第一個近距離接觸到的國軍武器

這個場景我猜是花蓮防校









90砲是防砲的兩大主力火砲之一,照片看來是外島的陣地。後來90砲40砲早退出防砲的行列,改成外島的平射武器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我家的臨時托兒所-空軍防空砲兵司令部

 

民國50年代後期,先父在空軍防空砲兵司令部擔任政三科監察官。有時我母親回花蓮娘家,沒人照顧我,我父親就拎我到司令部上班,整個司令部就成為我的臨時托兒所。

我記得司令部位在南機場,這是我小時候的疑問之一,哪裡有機場後來才曉得日本人把練兵場蓋成南機場,與北邊的松山機場遙相對應。  

我一直以為防砲司令部搬到桃園之後,原地成為青年公園的西半部,東半部則是原來的高爾夫球場,後來看到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才曉得不是這樣,防砲司令部這塊地變成民宅,約略是在青年路以西,萬大路423巷以北,萬青街以東,青年路68巷以南。

我的臉書朋友陳皇志先生看到我在臉書社團的發文,回應說他父親當時就在防砲司令部服役,跟我父親有業務往來,他記得我父親有一天甚至要他搭一架小飛機送急件到金門。我找到民國47年的空拍圖,請他父親回憶當時司令部房舍的配屬,讓我兒時的回憶又鮮明了起來。

防砲司令部的房舍大都是一層樓的磚瓦房子,父親服務的政三科位在大門進來後第一排房舍的最右邊,旁邊草地上還挖有壕溝。政三科科長姓張,好像叫張文甲,他有一個女兒跟我年齡相近,是個成績都是第一名的好學生。科內還有一位瘦瘦的同事,我有一次轉著他的保險櫃的旋鈕玩,讓他無法打開,讓他氣的跳腳。除了保險櫃外,老式大算盤也是我的玩具,當年哪玩得起火柴盒小汽車,就把算盤翻過來當車玩,滑起來還嘩嘩作響,甚是好玩。

司令部的餐廳位在營區右側的後方,父親由於帶著我,不方便在大廳吃飯,就帶著我到伙房和伙夫們一起吃。當時部隊吃的米跟外面吃的蓬萊米不一樣,比較乾爽,粒粒分明,不像蓬萊米黏呼呼的,我回家跟母親說軍隊的飯好好吃喔,母親覺得我很奇怪,別人都不喜歡吃軍隊的米,反而我吃的很高興。可惜我後來近視太深,考不成軍校,不然就可以一輩子吃軍隊飯了。

防砲司令部後方是克難街,記得有個後門。後門附近有一家麵店,直接在牆上開了個窗口,司令部的官兵如果要買麵吃,直接就從窗口買,不必出營門。

後門進來有幾排鋁皮半圓柱形營房,就是電影中二戰美軍使用的那種樣式,其中有一間是彈子房。這些鋁皮營房在47年的空照圖中還沒出現。

在司令部中央的草坪有槌球的場地,記得父親在下午還和同事們打球,打完後可以到東側的浴室淋浴,然後再搭交通車下班,生活真是愜意。

防砲司令部畢竟不是我的專屬托兒所,所以我也不能在裡面任意亂跑。記得有一次下大雨,父親帶著我要從大門口進來左側的營房走回右側的營房,為了怕被衛兵看到吧,父親要我躲在他的藍色大雨衣內,兩人就這樣走了過去。

父親的上司外號叫榔頭,是個上校,我猜大慨是政戰部主任,他的辦公室和政三科同一排,但是位在比較中央的位置。好像父親叫我不要給他看到,但是我有一次從他辦公室門口經過,和他四目相對,嚇的我趕快跑掉。後來陳皇志跟我說,政戰主任叫郎豐津,就是他父親的上司,郎主任的公子就是在大陸相當知名的經濟學家郎咸平,我才讀過他寫的<<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濟戰爭>>,沒想到他父親竟然就是我父母口中常提到的榔頭。

上了小學就沒再去防砲司令部,後來父親在62年退伍,63年就因為醫療疏失而過世,當初在防砲司令部的父子相處時光就成為我相當珍貴的回憶。

      

台北市這套系統中的空照圖從民國47年一跳就到62年,但這時防砲司令部已經搬遷到桃園,裡面的房舍都拆掉了,但是排列格局比較接近我當年經歷過的模樣。

先父的軍旅生涯

我這些年來和一些空軍的老教官們接觸,瞭解不少他們的軍旅歷程,有天忽然想到,我對先父傅在煥的服役紀錄反而並不清楚,實在慚愧,於是拜訪了先父的同事及好友,在此作一個紀錄,如有新的資料再繼續修正。

 

隨陳濟棠部隊撤退至海南島

 

民國3954日隨部隊從海南島來到高雄市

 

437月第五台 (可能是某個通訊單位)

 

441月高砲第一團(北市圓山)

 

進入政工幹校前身的業訓班就讀

 

45111日擔任空軍高射砲兵司令部勤務連上尉指導員(北縣三重)

 

調任高砲康樂隊隊長約一年多(北縣蘆洲)

 

476月調補充營第三連(北縣三重)擔任上尉指導員

 

507月調高砲第六團第一零七營(金門)擔任上尉副輔導長

 

51年政工幹校受訓

 

519月調高砲第十一團(屏東)少校監察官

 

(51年空軍高射砲兵司令部改稱空軍防空砲兵司令部)

 

54年調防砲司令部(北縣三重)少校監察官

 

(57防砲司令部遷至北市南機場)

 

升中校監察官

 

61年前後調空軍供應司令部(台南)中校部屬軍官

 

6281日中校退役


(107114日修正) 





有關Fw 44與CW16E的差別

Gary兄在本部落格<<中國空軍飛機老照片>>中留言,指出1111號機不是Fw 44,而是CW-16E,本人回應如下: 1111是不是Fw 44是有討論的空間,但是從一些明顯的特徵來看,不太可能是CW-16E。首先1111的下機翼 後緣 外側有副翼,但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