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中德合作製造飛機

1930年代初期,中國積極與航空先進國家合作,準備在國內生產飛機,其中財政部預交通部與德國Junkers公司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名為中德合辦航空機身及航空發動機造廠,德文名稱為Chinesisch-Deutsche kooperative Flugzeugzellen- und Motoren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後來中方主辦單位從兩個部移給航委會,公司名稱改為中國航空器材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德文名稱也改為Chinesische Fluggerätebau Aktiengesellschaft,簡稱CHIFLAG

飛機的型式在中國早期的官式文書中不太重視,也不太提及,好不容易在一份資料中看到中德打算合作稱產的機型K 45EF 54K 85。後來德國人告訴我這三種型號是早期的型號,以下是他的解釋:

K 45 - bomber version of the three-engined Junkers Ju 52 for export

EF 54 - military version of the single-engined Junkers Ju 160 for use as a light bomber and recce plane

K 85 - bomber version of the twin-engined Junkers Ju 86 for export

這個製造廠本來在江西萍鄉已經開始興建,但因抗戰影響而中止,否則中國的天空就會出現漆著國徽的Ju 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中華航空公司唯一一架C-45

  朋友問我有沒有華航C-45的實體照片,我回說我只有一張從網拍買到的照片。當年買到的時候,我還不確定這一架是不是華航唯一的那一架C-45 B-1529,結果我拿給好友程嘉文看,他說後面的建築物是華航在松山機場的老辦公室,Bingo!這樣就可以推定這架是B-1529。 B-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