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波音737 B-1874 宋宏森教官提供
我們看到國籍民航機上標示的B-xxxxx,其中B根據民用航空法的規定,叫做國籍標誌,後面的號碼稱為登記號碼。其實這個B已經是我國第三代的國籍標誌,我國第一代的國籍標誌是X-C,根據英國航空史網站 GOLDEN YEARS OF
AVIATION ( http://www.airhistory.org.uk/gy/reg_index.html )的資料,這個X-C的國籍標誌出現於1919年,在C後面還有三個英文字母,目前能夠找到的例子非常少,筆者只看到廈門海軍航空處陳文麟處長於1929年3月到5月與丹麥人約翰遜自英國將一架Avro
594 Avian IV飛送到廈門,這架飛機的國籍標誌及登記號碼是X-CRIA,同一批購買的另外三架同型機因為是走海運,所以並不清楚是否也有X-C字頭的民航號碼。
制定世界各國民航機國籍標誌的組織是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他們在1919年開會時決議成立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Air Navigation (ICAN),ICAN則是制定了許多國家的國籍標誌,其中包括代表中國的X-C。
第二代的XT-是ICAN第507號決議案(官方公報17)(Resolution 507 (Official Bulletin 17))中載明,時間是位於1929到1939年之間,XT-的範例大抵上就是出現在中國兩大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及歐亞航空公司(後改為中央航空公司)的飛機上,XT-後面有接英文字母,也有接數字。其中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在戰後曾經出現XT-T的變形,例如有一架DC-4剛來中航時是XT-T02,後來才改成XT-101。
中航第108號機,C-47 XT-T58
中央航空公司第二號機 He 111 XT-ATC
Jim Dalby/CNAC.org
第三代的B-字頭是由二戰之後成立的ICAO制定的,ICAO取代了原先的ICAN,有傳聞說我國的代表希望爭取C字頭,結果被加拿大使用了,我國只好使用B字頭。由於國共內戰,所以我國是撤退到台灣 之後才開始改用B字頭,例如復興航空公司創業的兩架PBY-5A,在1951年5月5日飛抵台北松山時還是XT-1401及XT-1402,沒多久變成B-1401及B-1402。
由於中共建國初期沒有國際民航需求,他們的民航機就算是後來的三叉戟客機都還是三碼數字,沒有國籍標誌。中共決定開啟國際航線後,也採用了B字頭,我方則是繼續採用B字頭,形成兩岸採用相同國籍標誌的特殊情況。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大約民國81年左右,大陸民航機數量增多,兩岸飛機產生重號的狀況,我國民航局採取退讓的做法,不再使用原先的四碼,而是改成五碼,反而獲得更大的空間,有近九萬組號碼可供選擇,中共反而發現四碼不夠用,所以他們的通用航空飛機編號末兩碼改成英文字母,做為變通。